专家:制度化合作推进两岸融合发展 新能源等产业是引擎

  中新社北京5月18日电 题:专家:制度化合作推进两岸融合发展 新能源等产业是引擎

  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 李雪峰

  大江论坛·第三届智库论坛18日在北京举行,邀请两岸专家、企业家就“推动两岸制度化合作、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分享观点。

5月18日,大江论坛·第三届智库论坛在北京举行,邀请两岸专家、企业家就“推动两岸制度化合作、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分享观点。 中新社记者 赵文宇 摄

  制度化合作是推进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建设,动因是什么?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所长曹小衡说,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但在相当长时间里,两岸经济是脱离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重新连接。推进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是今后推进融合发展的一条实践路径。

  “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是个老话题。”上海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表示,恰是两岸经济合作经过的沟沟坎坎证明,制度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正确性。目前,在民进党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的状况下,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不能顺利往前推进。

  他认为,两岸经济融合进程从2001年加快,高峰出现在2010年前后,下降则是在2013年以后。这一进程受到了其间岛内多个政治性事件的影响。“两岸经济融合为什么没有取得大的进展,就是缺乏制度化保障。”

  面对全球经济波动,盛九元说,两岸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完全可以合作应对。建构经济合作制度化体系,是两岸都能看得清楚的发展方向。他并提出三点建议:利用现有机制推动合作,探讨两岸企业进行标准的共通、平台的建设、检验检疫流程的简化;调整相关法规,更好保障台企在大陆的利益;帮助两岸企业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此过程中让两岸企业形成彼此的信赖,从而发挥合作优势。

5月18日,大江论坛·第三届智库论坛在北京举行,邀请两岸专家、企业家就“推动两岸制度化合作、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分享观点。 中新社记者 赵文宇 摄

  两岸经济融合水平不高?

  两岸经济融合到了什么程度?曹小衡引述其量化研究成果表示,如果参照系是欧盟,两岸经济融合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尤其是人员流动的指标较低。但以另一角度观察,两岸陆续加入世贸组织后,在贸易政策方面的融合度指标逐步达到60%至70%,这是8个融合指标里最高的。

  同台发言的台湾企业家代表徐涛说:“我一直觉得两岸同文同种,习惯相近,融合度应该非常高。但实际情况显然不是这样。”他谈道,经过数十年发展,台湾对大陆的经济依赖程度高,但两岸经济的融合程度还不够。

  徐涛是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威盛集团的副总裁。从科技产业方面观察两岸融合发展,他认为,新能源、Web3.0、人工智能的大陆市场前景不可限量,将是两岸经济融合的引擎产业。至于台湾最具优势的半导体,台湾在代工、封装环节已占据全球产业链支配地位,但IC设计仍有不小提升空间,这一领域的两岸布局也非常重要。

  据介绍,智库论坛系第十届大江论坛的分项活动。今次智库论坛以“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密切两岸交流合作”为主题,两岸学者及台胞代表共100余人与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