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2月21日报道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12月19日报道,中国誓言明年将全力以赴,通过增加消费和放松对私营部门的监管,来拯救其受新冠疫情影响的经济。
报道称,中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6日闭幕。会后发布的官方消息显示,稳定经济增长是2023年的重要任务。
会议指出:“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报道说,中国领导人的言论是一个强烈的信号。私营部门一直是消费、投资和创造就业的强劲动力。
报道称,野村证券的分析师19日说:“会议誓言要促进中国的数字经济,因为平台公司可以在提供就业机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另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2月20日报道,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国领导人重新提及“保护”本国私营企业并对其“一视同仁”。
报道称,毫无疑问,中国对经济增长的态度是认真的,让增长重回正轨的紧迫感是显而易见的。这不仅仅是解决现有经济困境的本能举动,也是中国实现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长期目标的明智选择。
报道称,经济实用主义的回归预示着经济增长的新篇章即将开启。
而俄罗斯战略文化基金会网站12月17日发表文章认为,在全球经济形势恶化的背景下,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已是世界头号经济体的中国,其为提振经济所付出的努力显得尤为重要。
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大幅提振总需求,并通过高效举措,让经济增速恢复至能够企及的最高值。
中国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讨论了如何将加速2023年经济增长与落实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相结合的问题。
初步明确了三大方向:通过发展国有经济、提升国家在基建投资中的作用、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来夯实国家在提振经济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实施积极的税收预算政策;扩大对实体经济的债务融资。
又据香港01网站12月19日报道,在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前,《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低调出炉。
显然,《纲要》并非单纯强调经济增长和稳经济要求,而是更关注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结合。因此,这份《纲要》具有长期战略导向。
报道称,这一次的《纲要》,是一个更加全面的(扩大内需)“如何做”的方案,是把供给侧改革和扩大内需相结合的长期战略安排,并不是简单的一份刺激方案。总体来看,扩大内需经历了从传统需求向新型需求,从单纯刺激向完善体系的方向变化。
总体方向上看《纲要》,一方面,依然要求把扩大内需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本质上依然是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自主可控、优质有效的供给满足和创造需求。另一方面,政策主旨上逐渐体现出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全球环境下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
报道称,这两点意味着,未来扩大内需的方向一方面是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政策主线将进一步配合对外战略,放大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全球经济环境中的影响力。
报道称,中国是个“大市场”,自然就有“大需求”。大国经济的重要特征,就是实现内部可循环,并且提供巨大国内市场和供给能力,支撑并带动外循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发展,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国内大循环的条件和基础日益完善。从需求潜力看,中国已经形成拥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全球最大最有潜力市场,随着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规模巨大的国内市场不断扩张。如何发挥好“大市场”作用,就是扩大内需的内核。(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