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亟需做好这几点

  胡敏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才能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6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强调要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这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破解在重要科技领域中国关键核心技术尚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将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既是中国适应新发展阶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科学抉择,也是有效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政治优势的战略主动。

  上世纪60年代,中国在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依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取得“两弹一星”等国防尖端科技的重大突破,国防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加强和完善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了跨越发展。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一大批像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许多科技创新在国际上实现了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质的飞跃。

  中国科技水平能够取得突飞猛进的提升,正是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这一新型举国体制通过体制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动力,既能用好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能很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了责任落实机制,形成凝聚和集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社会资源共同攻克重大科技难题的组织模式和协同运行机制,充分彰显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

  当前中国已经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的起点上。与此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中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国家之间的科技竞争也日益激烈,必须以更强烈的历史主动、更创新的战略举措,推动中国创新驱动发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着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全面塑造创新发展新优势。这从根本上就需要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其重点就在“健全”,核心就在“新型”。

  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新型举国体制,其前提在于科学统筹。中国可以充分发挥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优势,加强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坚持“四个面向”,坚持国家战略目标导向,瞄准事关中国产业、经济和国家安全的若干重点领域及重大任务,明确主攻方向和核心技术突破口,重点研发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

  要点在于集中力量。中国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建立权威高效的决策指挥体系和组织运行机制,有效配置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以国家战略性需求为导向,推进创新体系优化组合,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优化提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基地,推进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基础在于优化机制。要充分发挥良好机制的作用,积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尤其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推动科技创新投入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为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创造宽松包容的科技创新社会氛围。

  途径在于协同攻关。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科技创新智慧有效迸发,切实促进政府、市场、社会创新资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不断推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科研力量的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强化跨领域跨学科协同攻关,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