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开办准营、新生儿出生、扶残助困、二手房转移登记……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的指导意见》,提出在2022年年底前实现5项企业政务服务和8项个人政务服务一次办,并在2025年年底前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
过去,由于办理一些政务服务事项需要材料较多、不同部门之间系统未衔接、企业和个人对申办流程不熟悉等原因,一件事需要几次办成的情况并不少见。面对优化营商环境、“让数据多跑路”的要求,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成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
以人生第一站“出生”为例,新生儿出生需要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新生儿落户、医保参保登记和社保卡申领等事项。对需要办理这些事项的新生儿父母来说,孩子出生以后产妇护理、婴儿照料本就忙得焦头烂额,如果这些政务服务需要几次跑动才能办成,无疑会牵扯他们的精力,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办事成本。尽可能简化程序,切实享受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成就,是不少新生儿父母的美好期待。
推进“一件事一次办”,两个“一”字的要求并不简单。从普通人生活的实际需求出发,建立对接不同职能部门的系统,实现多个事项“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端)受理、一网办理”。对于涉及面广、办理量大、办理频率高、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政务服务事项,要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由“多地、多窗、多次”向“一地、一窗、一次”转变。把多个部门相关联的“单项事”,整合为企业和群众视角的“一件事”,视角变了流程才会跟着变,办事过程中的堵点难点才会打通。
有关部门此前介绍,“掌上办”“最多跑一次”在全国已经广泛实践,“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深入推进;近90%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平均承诺时限压缩了一半以上。很多此前要求公民必须本人上门办理的业务,实现网上受理、远程审核,政务服务“24小时在线”,充分发挥了“数字中国”的力量。
在感受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成果的同时,各地区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系统对接深度不够,数据共享难,不同地区集成化办理服务的名称、标准、规则不一致等问题。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尤其要打通政务信息共享的“毛细血管”,推进系统互联互通、数据按需共享应用,时刻适应技术迭代,为“互联网+政务服务”打开更多可能。(央视新闻客户端 文丨王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