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6月2日电 (马芙蓉 聂文闻 龙茜)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六届中国介入放射学学术大会暨湖北省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2日在武汉召开,大会聚焦介入医学前沿动态,为海内外专家学者提供交流学习平台。
本次大会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办,为期3天,特邀3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介入医学发展热点及精准医学前沿技术进行探讨,并组织开展学术讲座500余场,内容涵盖神经介入、心血管介入、肿瘤介入、外周介入等精准诊断和微创治疗、介入手术机器人等临床经验和最新成果。
介入治疗是在影像设备引导下,通过置入体内的特种导管等微创手术器械,对病灶进行精准局部治疗。与传统手术外科开胸治疗相比,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
“经过40余年发展,我国介入医学取得长足进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会长滕皋军指出,未来需加大新型介入器械、新型影像设备等技术创新,尤其是推进人工智能机器人在介入医学领域的应用。
大会现场发布了《中国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临床指南》。该指南由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组织专家编写,内容包括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治疗、围手术期管理、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随访管理等。
大会主席、武汉协和医院介入放射科主任郑传胜介绍,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特点,早期迅速明确诊断并进行有效救治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指南将为我国B型主动脉夹层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提供规范指导,对提高我国尤其是基层救治能力有重要意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