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预付款打水漂,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产品率先落地北京教培场景

  作者:杜川

  你的身边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理发店、健身房、培训机构破产倒闭,老板卷款跑路,消费者预充值的钱打了水漂?现在,这个问题有了新的解决办法。

  9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下称“数研所”)在2022第二届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上发布了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预付资金管理产品—“元管家”。

  什么是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是指基于预定事件触发、自动执行的可控制数字人民币的计算机程序。简单来讲,就是用计算机程序写一份合同,按照约定条件自动完成数字人民币支付履行合约义务。

  与会嘉宾认为,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具有控制风险、保障权益、增进互信、降本增效等积极作用,能够为社会数字化和智能化治理提供支持。

  产品率先落地北京教培场景

  针对近年来频发的预付资金类商户卷款跑路、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数研所充分调研了消费者、商户、监管机构等各方需求和痛点,设计并发布了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预付资金管理产品—“元管家”。“元管家”在数字人民币的钱包上部署智能合约,在预付消费服务场景提供防范商户挪用资金、保障用户权益的解决方案。

  其中,作为预付资金管理的平台,北京市商务中心区信链科技有限公司在数研所指导下推出“数字人民币资金管理模式”。该公司副总经理洪宇青介绍,这一模式将预付式消费转变为即时式消费,进一步明确预付资金所有权归属于消费者,确保预存资金不被挪用。

  用户可在上述平台上使用数字人民币购买相关产品。北京市朝阳区厚海培训学校是首批参与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预付消费服务项目的商户。该校校办主任黄亚锋指出,随着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投入使用,家长们可以享受更加放心的服务,培训机构借助数字化平台帮忙解决资金管理和家长信任的问题。

  数研所副所长狄刚介绍,在传统账户模式下,预付资金管理主要通过商业银行为商户开设专户的方式解决,预付资金全部归商户所有,无法彻底解决用户权益保护的问题。

  采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进行预付资金管理的情况下,运营机构根据商户的业务模式,比如预付资金对应的商品或服务内容、预付资金结算模式、违约条款等,选择合约模板并在可信环境中部署。

  当消费者向商户预付资金时,运营机构为每一位消费者创建一个加载了智能合约的数字钱包,一方面将合同条款写入智能合约,商户不能随意划转消费者预付的资金;另一方面,在实际消费之前,预付资金仍然归消费者所有,即使商户破产清算,也能保护消费者资金安全。

  当消费者实际完成消费后,商户发起智能合约的执行请求,智能合约检查是否符合约定的执行条件,符合条件的,才能将预付资金划拨至商户。从技术上排除了人为操作挪用预付资金的可能。消费者能在数字人民币APP看到每笔资金动账明细,让消费者更加安心。商户也能通过运营机构的服务渠道,看到预付资金的实时状态,便于开展经营安排。

  北京市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赵维久评价,该模式开辟了预付式消费资金管理新路径,是金融监管科技应用的典型案例,也是对完善商业治理和社会治理,进一步优化金融营商环境的有益探索。

  市场需求迫切,应用场景广泛

  “目前,我们已经收到了来自很多行业、地区迫切希望应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的市场需求。”狄刚举例,比如财政补贴、贷款、科研经费等,对资金发放对象和支付用途有严格限定的场景;预付资金管理、资金归集、智能分账等,涉及资金存管、存在多个主体之间复杂资金往来关系的场景;周期缴费、押金退还等,需要保障资金及时自动划转的场景;以及高度依赖可信信息输入的供应链贸易等场景。

  他表示,在这些典型场景中,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都将展现出控制风险、保障权益、增进互信、降本增效等积极作用,为社会数字化和智能化治理提供支持。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目前各试点地区展开的消费红包活动已经是数字人民币的一项标准化解决方案。消费红包借助智能合约限定数字人民币的使用条件,不能转账,无法兑回银行账户,只能在指定的商户消费使用。如用户超期未使用,该部分数字人民币将按照智能合约设定,自动返还给出资方。消费红包可以线下、线上通用,可以拆分使用,可以叠加“满额可用”等额外条件,初步体现了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的互通性和模板化优势。

  作为数字人民币的运营机构,商业银行也积极地参与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场景搭建。

  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张晓峰介绍,交行初步形成了围绕行业特有专业属性的智能合约模版,嵌入美丽乡村、教育培训、企业服务等行业场景,锤炼可插拔、能拼装、快输出的智能合约产品服务,并结合区域特点和客户特性,进一步配套针对性的智能合约产品储备和闭环式解决方案。

  为了保障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系统的可信稳健、灵活高效,狄刚介绍,数研所持续开展智能合约底层技术的研发和迭代。

  华为ICT行业产品组合管理部总经理李宁从实际建设智能合约运行环境的角度指出,需要解决“一内一外”两方面的安全可信问题:一是执行环境的安全可信,二是外部数据源的真实可信。

  多维度推进后期生态建设

  “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生态建设工作刚刚起步,仍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对于下一步工作,狄刚指出,数研所将在央行中心化管理和双层运营框架下继续扎实推进相关工作:

  一是有序推广成熟的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解决方案,从教育培训行业拓展至零售、餐饮、体育、员工福利等各类具有预付资金管理需求的场景,运用监管科技手段助力相关行业防范风险、促进消费、激发活力。

  二是响应各行业差异化的市场需求,进一步丰富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解决方案,在资金归集、智能分账等资金结算领域,商户营销、智能缴费等零售领域,内外贸易等领域落地智能合约应用。

  三是继续深入开展前沿技术研究,持续优化底座支撑能力,加快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生态服务平台建设。

  四是建立完善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机制,保障合约模板的合法性、有效性和互通性,推进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可信环境,并制定配套的业务规范、技术标准,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探索有效的激励机制,广泛发挥社会创新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应用中面临的制度衔接、剩余风险防范等难题仍有待解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与资本市场部副主任何东认为,智能合约虽然可以提高支付结算效率、增加便利、降低交易的履约成本和风险,但也要避免透明度低的问题,防范偏见与歧视,同时还需要考虑相关法律的执行与纠纷解决的机制。

  杭州云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步添认为,下一步应致力于不断探索如何保证合约的安全,如何让普通用户也能读懂数字合同,如何更好地让合约开发标准化,降低开发难度,降低生态伙伴的投入成本,从而具有更广泛场景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