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隐形人”推动彩车,像“螺丝钉”值守路口,像“小蜜蜂”来来去去导引
盛典气势如虹 志愿初心似鉴
每一场牵涉“国之大者”的重大活动背后,都有一群默默奉献的志愿者。我们或许叫不出他们每个人的名字,但我们知道,一场场重大活动的顺利举办,离不开他们每一个人的心血与付出。在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和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中,志愿者们甘为绿叶,默默服务于每一个岗位,保障了活动的精彩举办。
最默默无闻志愿者
身弯如弓候指令 彩车之内“听”庆典
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中造型各异的彩车赢得了阵阵欢呼声和掌声。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在每辆彩车里都有数十人,一旦彩车失去动力,他们就要人工推着走。他们要面对长时间弯腰带来的肌肉僵硬、身临其境但却看不到欢庆场面的那份遗憾,他们就是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747名师生组成的应急推车志愿服务团队。
“注意,彩车失去动力,准备推车!”话音刚落,坐在彩车内部座椅上的18名公安大学志愿者立即跳下座位,站在属于自己的“小方格”中,上身倾斜45°,嘴里喊着“一二一”的口号,开始往前推车。他们手戴劳保手套,脸戴防尾气面罩,喊“1”的时候节奏统一落在左脚,喊“2”的时候落在右脚。有的人胳膊上暴出了青筋,有的人汗水流到了眼里……
一辆约30吨重的彩车,在这群年轻志愿者的齐心协力下,缓缓移动了。正是师生们这样日复一日的训练,成为了国庆彩车顺利通过天安门广场的坚强保障。彩车行驶的时候,他们坐在彩车底部,在彩车出现动力故障的时候立即应急推车。从始至终,外边的人看不到他们,他们也看不到外边,他们就像“隐形人”一样,只能隔着彩车“听”国庆当天的盛况。
即使只能“听”盛况,还要忍受艰苦的训练环境,但公安大学的师生们没有一个人退缩。曾鑫是公安大学2017级的一名学生,他承担了“绿水青山”彩车的应急推车任务。2019年9月15日晚,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第二次联合演练刚刚结束,他就接到了家中亲人病重的消息,事发突然,他向老师请了五天短假后,匆忙踏上了回家路。第三次演练即将举行,有人劝说他先把家中事务处理好,但曾鑫还是在9月20日晚7点按照原定时间返校,继续参加了第三次演练。“我们是一个队伍,一个都不能少,不能因为我个人原因影响了整体。”曾鑫说。
而另一组“备用车推车小队”的17名同学则是后备力量,备用车“上场”的机会只有万分之一,甚至连“听”的机会都没有。但即便是万分之一,备用车推车小队的成员们也要和其他人一样,付出百分之百的汗水和努力。其他彩车向前接受检阅的时候,备用车选择了逆行,“逆行是我们的使命,同样光荣的使命。”
疏散和集结志愿者
奔波130公里 服务礼宾车顺利调度
国庆70周年当日,除了在场内服务的志愿者,天安门广场周边还有4600余名志愿者,专门服务于外围区域。虽然名字叫外围保障志愿者,但工作却无限接近庆祝大会的“核心”,是保障10万群游队伍顺利集结和疏散的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当天,包含着21辆礼宾车的致敬方阵备受瞩目。而服务于礼宾车的志愿者岗位也属于外围保障,其中的群游彩车指挥志愿服务岗位又细分出礼宾车调度指挥岗位,在这个岗位工作的是24名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生。
他们每次演练都要在工体集结,之后集体到北京国际饭店以及宣武门内大街和长安街交界处两个点位协助礼宾车调度工作。
志愿者在点位工作结束后,要随礼宾车回到昌平,最后从昌平再回到位于房山良乡的学校。从工体,到长安街,到昌平,再到北京中医药大学良乡校区,志愿者们要“在岗”奔波近130公里的距离,可谓是服务距离最远的志愿者。“我是这组志愿者的对接人,心里总是牵挂着这些学生,一定要负责到底。”作为群游彩车指挥志愿服务志愿者的对接人、中医药大学团委老师张力,在每次彩排结束后,都会安排学校的车辆到集合点接同学们返校。
志愿者们因为彩排纪律要求都没有携带任何通信工具,基本上都是“失联”的状态。张力老师每次都会等学生们到校报平安后,才能踏实休息。这一等基本上就是24小时,因为每次演练,这个岗位的志愿者都是当天早上8点集结,次日清晨5点钟才能撤离,回到良乡学校最快也得早上8点钟。
“管人”最多志愿者
集结疏散10万人 复杂路口“一路一策”
国庆70周年盛大阅兵式后就是群众游行,约10万名群众、70组彩车组成36个方阵和3个情境式方阵行进,沿长安街由东向西通过天安门核心区。在短时间内把如此多的人员、车辆从北京的四面八方集结起来,送到长安街上;游行结束后再迅速把他们疏散出中心城区,送回各自的学校、单位和家——承担这个艰巨任务的,就是庆祝大会服务保障和群众游行指挥部集散交通部的志愿者们。为了完成如此“大场面”任务,他们靠大脑来设计和修改整体方案,靠双脚一次次踏勘每一条集结和疏散路线,靠双手在长安街上测绘并划下每一条标识线。
第一步就是踏勘。从远端到近端的每个可能的集结点、彩车可能行进的每条路线,集散交通部的志愿者们全部亲自走了若干遍,这才心里有了数,在2019年7月上旬拿出了初步方案,内容涉及彩车、游行群众、天安门广场、交通运输、志愿者等。方案以12个综合大表的形式呈现,每一个群众方阵、每一组彩车,都注明了人数、联系人、方位、长安街南北、远端集结点位置、远端安检时间、出发时间、行车路线、在途时长、落客临场安检时间、临场安检完毕集结报到时间、下车点位置、落客车辆数和车型……所有的时间都精确到秒,所有位置都精确到“第几号路灯杆”或“某地铁站B出口往北第几棵树”。即便如此,方案在五次演练后每次都要大改一次,平时的小改更是无数。
在复杂、重要的路口,志愿者们还设计了专门方案。以“西单路口调姿”为例,部队完成阅兵后到达这里,要先收起部分大型装备,再向复兴门内大街疏散,称为“调姿”。部队根据经验表示在这里收起大型无人机的翅膀需要一小时。这给集散交通部提出了一个难题,因为后面还有10万群众和70组彩车需要疏散,很难在路口等一个小时,于是与部队商量,部队马上同意将“调姿”改在另一个路口进行。
集散交通部的龙城被戏称为“划线专家”,他的任务之一是给36个群众方阵确定在长安街上的位置,具体到方阵在长安街南、北两侧队头和队尾的位置,误差不能超过10厘米。他和同伴请专业测绘人员在天安门找出基准原点,然后用专业设备确定每个方阵的点位,才能开始划线。为了不影响正常交通,这些工作都只能在夜间11点到凌晨5点之间进行,所以经常挂着黑眼圈。
距离天安门最近志愿者
近距离感受盛况 国际歌响起热泪盈眶
报名之初,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张洪榛没想到自己能成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一名志愿者,更没想到,他会成为距离天安门城楼最近的志愿者。
2021年5月,经过多轮筛选,张洪榛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志愿保障团队,和北科大的老师同学一起参加了多次彩排。张洪榛告诉记者,最开始几次彩排并没有确定岗位,他与其他志愿者一起进行了多次通用技能培训,直到大会前一周左右,他才被确定为东红观礼1号台服务保障志愿者,而这是距离天安门城楼最近的观礼位置。
“得知被分到这里,我特别激动,一方面是因为被信任,另一方面也很珍惜这个机会,能够近距离见证我们伟大党的百年华诞,这辈子只有这一次。”张洪榛说。当天在东红观礼1号台,他主要负责核查入场券、引导就座、清洁整理等工作。
因为距离近,张洪榛能够清楚地看到庆祝大会庄严雄伟的现场,而令他最难忘的就是大会结束时雄壮的国际歌。“我以前也多次听过国际歌,但这一次在现场和数万人一起聆听,听得时候热泪盈眶。一是自己参与到这样一场盛会中,圆满完成了任务。二是在听歌的时候想到无数革命志士历经考验,为党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张洪榛说,大会结束至今已有近两年时间,他还会时不时找出当时的录像,尤其是到放国际歌那段,听到仍会激动落泪。
志愿服务不仅在于重大活动的参与,更在于细微处的坚持。本科期间,张洪榛所在的北京科技大学经管学院面向北京儿童医院肿瘤患儿进行志愿服务,张洪榛和同学们一起,为患儿做心理安抚、分享有趣的小故事,至今坚持了5年时间。张洪榛和同学们前后陪伴了200多位患儿,让孩子们能够勇敢地面对治疗。
张洪榛表示,无论是建党百年这样的重大活动还是服务肿瘤患儿的日常活动,都需要志愿者无私的奉献和坚韧的付出。对志愿者而言,志愿服务工作不分大小、也不论功利,重要的是在帮助他人中磨砺心性、更多元地去理解社会,并进而强化对自我的塑造,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健全的人。
最具创意志愿者
为记牢指挥动作 把要领画成卡通形象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现场,7万余名观众呈“红船”状依次坐开,气氛热烈、秩序井然,鼓掌、起身、坐下、摘帽等细节,几乎整齐划一,这都离不开看台区志愿者的引导和协助。
“引导观众摘下帽子。”作为看台青一区四台的志愿者,在听到耳机里传来的指令后,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果树学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盖时霖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双手高高举起,摘下帽子,再放在胸前,示意观众们一同摘帽。
虽只是短短几个字的指令,志愿者们也需要分成几个不同的动作,第一时间、准确无误地分步做出。训练初期,牢记十余个指挥动作成为志愿者们共同的难题。为了尽快记住指挥动作,盖时霖想到了一个“妙招”,就是把动作要领画成卡通形象,吃饭时瞧一瞧,休息时看一看,没想到收效显著,并很快在志愿者之间流传。后来一到集合演练,大家手里总拿着五花八门的“动画书”。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天,我站在金色的晨光里,举着看台引导牌,望着天安门城楼被朝阳镀上一层金红色,内心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盖时霖记忆犹新。庆祝大会当天,天空突然下起了小雨,现场观众没有一个人说话,也没有骚动,大家都安静地跟随志愿者的指令穿好了雨衣,“不管天气怎么变化,志愿者们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盖时霖第一次成为志愿者是在2012年,他的家乡山东海阳承办了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那时只有13岁的他,第一次穿上志愿者服,在滚烫的沙滩上跟着志愿者哥哥姐姐们跑东跑西。如今,他也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哥哥姐姐。2019年,盖时霖还参加了国庆70周年乡村振兴群众游行方阵,在金色的“麦浪”中走过天安门广场。年龄在变,地域在变,但他的志愿热情始终没有变。
距离现场最远志愿者
不在“光”里的英雄 远端引导为盛会护航
除了场内志愿者,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还有不少志愿者在远端地铁站引导观演人员、维护秩序。同样的艰苦训练,但他们却无法亲临庄严而热烈的现场,只能观看回放感受盛况。但不在“光”里的他们,同样为庆祝大会默默付出和坚守。
经过前期的培训、踩点、预演,庆祝大会前一天晚上11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博士生刘璐和其他志愿者一起从学校出发。“在大巴上我闭上眼却完全睡不着,想到要在最快时间内安全有序完成近万人的换乘,既紧张又兴奋,于是在脑海里一遍遍重复着流程和点位。”刘璐回忆说,下了车大家便立刻进入状态,有序地进行准备工作。
“第一批观礼人员大巴已经落客。”凌晨1点,几辆大巴车相继抵达地铁站,如何在最快的速度下保证人员落客后能安全流畅地通过安检进入广场集结,同时不造成交通拥堵,成为对志愿者们最大的考验。
“我们预演过很多次,也多次调整过方案。但预演时没有观礼人员进入,真的去引导上千人还是有压力的。”刘璐介绍,在初步判定人数后,志愿者们迅速调整方案,在广场入口排成两排形成通道,并在一队观礼人员进入时迅速指引方向,让人流能更加迅速流畅地通过安检。
其间,志愿者们全程站立,并且需要不停走动和观礼人员大声交流。过程中,大家没时间喝水、上卫生间,到后面嗓子都哑了,但最大的难点还是要克服体能的限制。
随着一批批群众通过安检进入广场等候地铁,志愿者们始终举着集结牌站在人群中。后来,很多先到达的观礼人员也效仿志愿者口口相传,互相指引。“一时间,我仿佛感觉在场的每位观礼人员都是志愿者。还有叔叔阿姨会热心地关心我们是哪个学校的,说牌子举累了可以放下来歇会儿,让我心里暖暖的,同时更加充满干劲”。
随着一趟趟地铁载着观礼人员离开,广场上的人越来越少,天也不知不觉亮了,志愿者们圆满地完成了这次远端集结任务。返回学校的路上,大家都很兴奋,回到学校又观看了庆祝大会现场的盛况。彻夜服务的疲惫,在看到七万人在天安门广场整齐地挥舞着红旗的瞬间烟消云散了。
“我坚信‘谁说站在光里的才是英雄’,我愿意做默默无闻的螺丝钉继续为党和国家的建设奉献我的青春,做好时代的‘答卷人’!”刘璐说道。
记者手记
享受“愉快”的志愿者
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和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那盛典如虹的场景,那气壮山河的豪情让人经久难忘;在这背后,志愿者们的服务更让人啧啧称赞,从他们坚守初心的服务中,我们看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两场盛典活动,对于广大志愿者而言,服务方面最大的“难点”当数集结、疏散数十万人的观礼者和游行群众。为了确保人流疏解到位,志愿者们一遍遍修改整体方案,一次次踏勘每一条路线,在长安街划下一条条标识线。他们有体力,更有智慧;他们有耐心,更有初心。
不厌其细、不厌其小的工作还体现在整齐划一的引导服务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现场,7万余名观众呈“红船”状依次坐开,鼓掌、起身、坐下、摘帽等细节之所以齐整有序,这正是得益于看台区志愿者们精心的设计,反复的操练和引导。
志愿者们还在奉献中感受到了美好。“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天,我站在金色的晨光里,举着看台引导牌,望着天安门城楼被朝阳镀上一层金红色,内心无比激动,无比自豪。”一位志愿者回忆起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提供志愿服务时,他的心中永远定格了那份庄严的美。
高尔基在《给儿子的一封信》中,曾精辟分析了为什么世界上“给”永远比“拿”愉快。因为“自己一生留给别人的都是美丽的东西”“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而我们的志愿者们,无疑正在享受着这份“愉快”。
文/张月朦 叶婉 雷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