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东安大盛月饼坚守传统 老工艺“相遇”时代新潮流焕新生

  永州9月9日电 (唐小晴 谢助民 曾庆朋)中秋佳节将至,被誉为“湖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湖南永州东安县大盛镇月饼飘香,十几家月饼制作店忙活不已。其中,创办于清朝末年的“蒋氏月饼”以制作技巧和口味最负盛名。在“蒋氏月饼”第四代传承人蒋金焱、陈梅秀夫妇的月饼店内,顾客纷至沓来。

  大盛的月饼制作技艺是永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消费者对“老味道”需求的不断增加,大盛镇顺应市场需求,把月饼生产作为一项富民产业大力培育,让大盛月饼走向全国。

老味道“蒋氏月饼”俏销。 谢助民 摄
老味道“蒋氏月饼”俏销。 谢助民 摄

  “‘蒋氏月饼’为保证月饼的传统风味和独特口感,每个中秋节最多做2万多个月饼。”蒋金焱说,用传统方法做月饼是件苦差事,和面、打馅、擀皮、包馅、手工压型、印字、烤烤等20余个步骤环环相扣,只要一个程序出问题,就会影响月饼品质。

  “纯手工制作,面底子软硬适中,力道均匀,饼皮酥香且不失嚼劲,是机器饼皮怎么都做不出来的。”蒋金焱表示。

  在大盛镇易江街上刘二姐土特产总店,工人们正在有序地制坯、打馅,空气中弥漫着月饼的清香。“有个‘铁粉’把上午做的400个月饼全要了,明天就来取货。”刘二姐说。

刘二姐介绍大盛非遗月饼。 谢助民 摄
刘二姐介绍大盛非遗月饼。 谢助民 摄

  她介绍,做大盛月饼关键的原料是谷芽糖,按传统工艺做好谷芽糖至少要20天。“将谷芽糖与面粉搅拌,反复揉面,搓成面皮,再把加工好的花生、芝麻等馅料加入谷芽糖等各类原料混合而成馅心。”刘二姐说,将馅料放入面皮内,用木槌敲打成圆月的形状,将黑芝麻在外皮洒成中秋月饼或福禄寿等图案,放进烤箱按时烤制就完工,香酥软糯,好吃又喜庆。

  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大盛月饼备受追捧,在永州市区工作的文小群便是“铁粉”之一。她每年中秋都要带朋友一起回大盛购买月饼。“作为农产品开发者,就是要将乡村传统手工工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刘二姐说。

  大盛镇党委书记李爽杰介绍,传承是根本,创新是出路,大盛月饼在保留传统手工工艺基础上,坚持传统和现代、文化与农业、线上与线下有机融合,围绕乡村振兴,聚焦年轻化、日常化等消费趋势,加快渠道创新、产品创新,全力紧跟数字化潮流,拉近消费者与传统手工工艺、经典口味的距离,逐渐让传统手工工艺、经典口味逐渐适应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让老工艺满足新需求。

  “蒋氏月饼”今年继续调整配方比例,推出适合年轻一族的新口味月饼。“适应休闲养生和绿色健康的需求,让大盛非遗风味更多俘获消费者,跟上新时代、开拓新市场,让老工艺跟上时代新潮流。”蒋金焱说。

  李爽杰表示,下一步,大盛镇在加大数字乡村治理的同时,将紧跟数字化潮流,开发传统和网络适销产品,依托电商平台,利用数据资源等优势,帮助老工艺月饼制作企业搭乘互联网进行更多产品创新。

  “还要依托数字化管理,让大盛非遗文化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努力让大盛月饼转型成日常食品,提升传统工艺及大盛非遗月饼附加值,丰富非遗文化内涵,让大盛月饼成为勾起和抚慰消费者乡愁的一款网红文化产品,助力乡村振兴。”李爽杰信心十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