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 刘育英)2022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论坛的“数字化时代: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全球传播”平行论坛10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
该活动由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主办。学术专家及行业产业专家就文化数字化的创新性发展及数字文化产业的文化传播使命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峥在论坛上提出,优质的互娱产品可以连接个体从而助推人的发展、连接文化内容从而助推文化繁荣、连接硬件节点从而助推科技善用、连接孪生场景从而助推数实共生。
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秘书长、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历史研究部主任唐志强表示,中华农耕文化的很多元素都正在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传播。例如,古籍数字化降低了农史的研究难度,深化了农史的学术研究;“二十四节气”的数字化表达则极大地扩大了农耕文化的国际传播范围。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孙佳山表示,新时代文化“走出去”要将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观结合,借助互联网等“高维媒介”实现“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兼得。
中国动漫集团发展研究部主任宋磊认为,中国动漫产业要进入世界消费市场,仅仅凭借猎奇性是不够的。除了本土文化的朴素表达、本土文化的创新表达之外,还要从《花木兰》《功夫熊猫》等外国优秀作品中吸取经验,在他国文化中表达中国的理念,在作品中融入中国的价值观。
阅文集团公共事务副总裁王睿霆提出,就网络文学产业而言,中国IP与世界IP的底层逻辑不同,包括表现形式、阅读习惯及读者对内容的期待,而将IP可视化的过程,才能完成与世界IP通用底层逻辑的打通。
真实影像创始人邱嘉秋则认为,将现实影视化、数字化能更大程度上获得民众的共情,以达到传播中华文化的效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