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项目上海启动 联动全国百家医院致力推进ADHD科学诊疗

  上海5月12日电(陈静 徐运)“第五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关爱周暨青少年心理健康校园行”公益项目12日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启动。

  本届关爱周主题为“推进科学诊疗,助力专注成长”,旨在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疾病认知水平,深化“医-教-养”结合模式,全面推进ADHD科学诊疗,为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据了解,在过去4年的基础上,第五届ADHD关爱周将进一步搭建政府、医院、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多方的联动机制:一方面以学校为中心,邀请医生走进校园,通过专题科普讲座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ADHD症状,打通“一站式”触达绿色通道;另一方面通过联动全国百家医院共同举办科普讲座和公益义诊等活动,为ADHD儿童带来多渠道的疾病咨询和便携诊疗服务。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ADHD,俗称多动症,是一种易发于儿童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多动症是生物学问题,不是孩子的性格或人格问题。所以一旦怀疑孩子得了多动症,应该及时就诊、接受规范的治疗,并长期随访。”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发育行为科主任医师王瑜当日接受采访时表示:“ADHD是一种影响终生的慢性疾病,虽常见于学龄期儿童,但不少的患儿症状可持续到青少年和成年期。若不及时接受科学治疗,不仅会影响患儿当下的学习成绩和人际关系,也会对其成年后的职业成就、家庭关系、社交能力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及早发现、及时接受科学诊断和治疗,对ADHD患儿长期发展及其家庭大有裨益。”

  多动症对儿童有哪些影响?这位专家解释,由于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小动作不停,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孩子学习成绩老是上不去;经常与同学、老师发生矛盾;在家里不服管教,与父母亲友的关系不是特别融洽;平时喜欢跳来跳去;过马路时不怕危险,常快速地奔跑;经常翻箱倒柜、跳上跳下,容易发生意外伤害。进入青春期后,更多的问题接踵而至:长期学业落后,导致升学困难;容易与他人产生冲突或打架,出现暴力倾向;因长期的环境不适应与经历挫折,失去自信,感到自卑;缺乏社会交往技巧,在交友方面感到困难更容易导致不安全的性行为。

  关于多动症的发病机制,王瑜直言,ADHD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社会家庭、心理因素等相关。人脑中有主管学习、自我抑制、产生动机等的网状激活系统。在网状激活系统里,有主管注意力的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传导物质;当缺乏这些物质或有异常时,就会诱发多动症。多项研究表明多动症是具有复杂遗传特征的家族性疾病,遗传度平均为0.8,多动症儿童的父母或其兄弟姐妹中,大约30%也有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这位专家告诉记者,多动症的患病率会受到怀孕时孕妇的营养不良、吸烟、过多的压力、感染等因素的影响;早产儿或难产时头部受损等因素,也可能引起多动症。解剖学研究显示多动症儿童的前额叶比正常儿童小10%,而且大脑的前上与前下区域的容积也比正常儿童小10%左右。

  对多动症儿童的家长,王瑜表示,应首先监督孩子服药,定期进行随访。她指出,多动症不像感冒发烧,一两周就能好。“多动症需要按照慢性病管理模式来进行健康管理,就像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一样。也就是说需要坚持长期遵医嘱,尤其是药物治疗,更是需要很好的依从性。如果吃吃停停,前一阶段孩子因为服药而产生的好的行为变化和行为习惯还没有得到巩固,就可能因为停药而前功尽弃。”其次客观定位,对孩子的期望要适当。他希望家长创造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家庭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学习交流和生活习惯。

  据悉,公益项目由北京大医公益基金会携手上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上海市儿童医院共同启动。“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关系到社会稳定,民族发展及国家未来,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持续关注和努力,共同构建多位一体的环境与网络体系,为深受ADHD困扰的儿童及青少年带去切实的帮助。”北京大医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晔分享道,“我们希望能够携手更多的合作伙伴和爱心人士,为促进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结合本次ADHD关爱周活动,上海市儿童医院方面表示,将联合更多医疗机构加强对儿童心理关爱的科普宣传,强化公众对儿童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提高关注度和支持力度。“我们需要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帮助患儿和家庭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获得更好的生活和未来。”上海市儿童医院党委书记刘海峰表示。(完)